第192章 放榜(1/2)
第192章放榜
宋煊内心极为欢喜。
毕竟这种事大家的劲头都是奔着一处去使的。
“怎么了”
顾夫人脸上也是一阵香汗出来。
“姐姐,你满意便好。”
宋煊到底是年轻气盛。
听不得女人的夸赞。
尤其是在床榻之上的夸赞。
顾夫人眉头微微上扬,眼睛半睁半半闭的。
她并不搭宋煊的话茬。
顾夫人哪里受到过如此,
她的声音从深处发出来。
“哥哥。”
顾夫人如此积极的反馈。
“好哥哥。”
宋煊觉得自己不买卖力气,如何能行
顾夫人只觉得脑袋里,犹如泉水轻抚她的头皮。
就如同按摩似的。
十分上头。
是她成亲以来,都不曾体验过的。
原来此事。
竟然也能如此的快乐。
自己当真是遇人不淑啊!
“呼。”
她早就环着宋煊的蜂腰。
缓了一会。
宋煊还想,却是被顾夫人抵住胸膛:
“好弟弟,依照你的经验而言,怕是时间不够用的。”
宋煊吻了一会才道:
“姐姐安心,我的伙计知道该怎么做的。”
“可是,嗯”
此时的贡院门口。
已经挤满了看榜的学子。
尽管绝大部分人都知道自己无法上榜,但还是在那里守着最终的结果。
作为主持应天府发解试的主考官晏殊,自是在这里等待着放榜,避免出现一些混乱。
毕竟一旦发榜,自是出现几人欢喜几人愁的情况。
有当场崩溃想不开的,大有人在。
“十二郎他的病还没有好吗”
王泰站在拥挤的人群,大家一起相约来看榜。
包拯去喊宋煊与张方平,他们好来占位置。
要不然大家很难一起挤进来的。
“前两日闲聊,十二郎说他因为家里出事,未曾发挥好,早点交卷也是想着回去多睡会,避免下一场考试,考不好。”
“哎,遭此横祸,那窦家当真不是个人。”
几个人闲聊着。
包拯带着张方平跑过来,又被人喊着这边。
他们好不容易挤了进去:
“十二郎当真没来”
“十二哥说自己定然中不了榜,所以也就不来了。”
相熟的几人沉默了一会,倒是范详嘿嘿笑了笑:
“十二郎向来聪慧,连我这个没机会上榜的都来看看,十二郎兴许也就上榜了呢。”
张方平心中苦涩,他与宋煊没有上榜的消息,是朝廷专门派来的巡考曹利用说的。
他那么大的官,还能骗我们不成。
尤其是他对于十二哥没有考好这件事,十分的头疼。
王泰也没多说什么,这场考试,其实大家考完之后心里就有谱,会不会中榜了。
咚咚咚。
随着锣鼓敲响,自是官府的人分开人群,开始在那里张贴红榜。
浆糊抹上。
许多学子都开始激动起来。
大家都知道发解试的名额很少,但总归是要闯出去的。
“第九十九名,范详,应天书院,邠州三水人。”
总归人数不多,晏殊自是派了肉喉咙传递信息,避免众多学子都涌过来看榜,发生踩踏事件。
那可就控制不住了。
“谁”
范详有些不相信的询问。
“你啊!”
王泰当即锤了他一把:
“应天书院,邠州三水人,范详,除了你还能是谁”
众人脸上都流露出羡慕之色。
毕竟范详是考取应天书院的最后一名,未曾想发解试后,范详也是最后一名。
别看是九十九是最后一名。
可他后面至少排了数千学子。
“我”
范详被巨大的惊喜笼罩起来了,他完全不相信是自己的名字。
因为在这个小团体内,他是最后一名,处处受人冷眼。
无论是师长,还是其余人,甚至是自己都没有想过,自己会上榜!
唯有宋煊时不时的鼓励他。
而范详也一直都在发愤图强,想要追上这个小团体的脚步。
毕竟若是落后太多,就算大家都无所谓的,想要带你玩。
可你脸上也无光啊!
尽管是以最后一名的成绩中榜!
可那也是实力的证明。
多少学子盼望着能够登榜。
尽管是以最后一名,可终究是没有这个实力啊!
“我中了。”
范详哈哈大笑起来:
“我中了。”
张方平等人自是连连恭喜,就算是一直沉默寡言的韩琦也说了一句恭喜。
同样守在贡院前的书院夫子们,听着到这个报名。
范仲淹也有些意外的道:“未曾想范详他中了。”
对于范详这个同姓的学子,范仲淹是有印象的。
毕竟他一直穷困潦倒,跟着宋煊去寺庙那里蹭饭,又蹭蜡烛苦学的。
范仲淹想对这个屡次深夜回来的学子没印象都不可能!
因为范仲淹为了这帮学子,自是常常住在书院当中,唯有特定的日子才去他母亲的坟前尽孝。
“嗯。”
张师德也是摸着胡须感到振奋。
如此一来,书院中解额的人应该会有不少的。
“诸如此番入院考试排名靠前的学子,想必也会有不少中榜的,比如张方平、宋煊等人,他们取得解元也不一定啊。”
张师德如此宽心,是众人都没有料到的。
作为甲班的夫子王洙却是了解这帮学生。
范详作为最后一名能够上榜的事,着实是让他大为意外。
毕竟宋煊搞的那个什么青龙互助学习小组,有范详这个学生,就让王洙十分不解。
可未曾想到宋煊的眼光竟然如此毒辣,确信范详是一个可造之材。
当真是应了那句近朱者赤的圣人之言。
但是张方平、宋煊二人能中解元的事,王洙却是不敢苟同。
他们二人之间有着极大的短板,那就是诗赋。
其余三门,没有什么可进步的,只要保持就行。
若是诗赋能够发挥的好,那才能中解元有望。
再加上宋煊在发解试期间家中出事,自是让王洙有些担忧,会不会影响宋煊的成绩。
随着一个个中榜名字以及籍贯的念出来,人群当中自是爆发出不小的恭喜以及大叫之声。
甚至还有哭泣,那是激动的哭出来了。
许多学子背负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这场无声的厮杀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所有人都在抢那条独木桥,只能有少数人才能通过。
许多人甚至一辈子都无法通过科举考试的第一关。
就算是范进,那也是看他可怜才给过了童诗,才有后面的机遇。
“怎么还没有宋煊与张方平的名字,这都念到正数第三了。”
范仲淹早就知道几个人的情况,但并没有说出来,毕竟这不被提倡。
“第二名,梁蒨,襄阳人士。”
这个人的名字未曾听说过啊!
范仲淹确认书院当中没有这个人。
倒是张师德开口道:“听着他的籍贯,倒是向祖父与父辈两代状元的襄阳梁家。”
因为张师德跟他爹就是大宋状元。
尽管父子俩中状元相隔了五十年,可依旧是一门两状元,自是会有世人传唱。
同样的梁家也是如此,不过梁蒨是过继给他的状元伯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