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中船工业(2/2)
江自流微笑着说道,同时放下手中的筷子,身体微微前倾,面向身旁的副总经理阎修文,开始详细地介绍起石梁市的工业情况。
“先来说说原材料加工,我们石梁设有江安钢铁厂的分厂,年产量在二百万吨左右,足以支撑绝大部分本土需求。”
江自流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自豪,他接着继续说道,“再看看工业制成品制造方面,我们这里还有石梁柴油发动机厂,完全能够满足贵司对核心零部件的需求。”
江自流深知坐在自己身旁的这位副总经理阎修文身份非同一般,所以他在说话时格外谨慎,丝毫不敢有半点马虎。与平日里面对那些民企老总时的轻松随意、插科打诨、主动拉近关系的作风截然不同。
而坐在一旁的陈东莱心里自然很清楚其中的缘由:这位阎总是中船工业的常务副,是地地道道的正厅级中管干部。而且据说他之前还在某个副省级城市担任过常委,后来被组织选拔,才转任到企业工作的。
这中船工业公司的前身,便是大名鼎鼎的第六机械工业部。六机部在建国后不久就宣告成立,负责分管船舶工业方面的业务。
十年前国家出于战略考量,将六机部进行拆分,分别成立了“船舶工业有限公司”和“船舶重工有限公司”,一南一北,交相呼应。这次来到石梁考察的阎修文,便是隶属于总部位于吴淞市的“南船(中船工业)”。
“自流市长,你可别忽悠我!”
阎修文看上去神色轻松,但语气中讽刺的意味却很明显。“我们公司此前和柴机厂也有过商务合作,购买了不少贵市生产的发动机。说实话,柴机厂目前的境况,我们再清楚不过。倒闭也就在一两个月之间。”
满场一片寂静,江自流的笑容僵在脸上;副市长汪千龄暗叫不好:这阎经理简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偏偏把柴机厂的窘况拿到饭桌上来讲!这样公然打脸,到底有没有做客人的自觉?
阎修文却丝毫不以为意,继续说道:
“我对石梁市目前的经济基础和近年来取得的经济成就,还是较为欣赏的。这其中也多亏了你们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但是说实话,像柴油发动机厂这种定时炸弹长期无法处理,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外来企业对于石梁投资环境的忧虑。”
陈东莱点了点头。他知道阎修文在担忧什么了:一个一万两千人的大厂,如果长期在破产的边缘徘徊,势必会吃掉所在地市的大量财政支持,进而挤压到其他企业的生存空间。
就以目前的柴机厂为例:光是去年一整年市政府明里暗里给予它的补助,数额就达到了两三百万之巨。这笔钱要是用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都可以把几条主干道重修一遍了。
更别说市里面几家大型国有银行,也在汪千龄的协调下,为柴机厂拨发了数百万的贷款。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市里面其他企业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