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西游记扩写 > 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2/2)

目录

三乘六律之道,宛如骏马疾驰于心田之上,纵横驰骋,无拘无束;那一藏百箧之文,恰似汹涌澎湃的波涛,从口中滔滔不绝地涌出。自从踏上这漫漫取经之路以来,所经历的国度无边无际,然而所求取的真经数量却是有限的。最终总算获得了大乘要义经文,总计三十五部,共计五千零四十八卷。这些珍贵的经典被翻译并传播到华夏大地,大力弘扬那无上殊胜的功业。如同将慈悲的祥云从遥远的西方引来,又似把佛法的甘霖倾注到东方的边陲之地。如此一来,曾经残缺不全的圣教得以重新完整,那些深陷罪孽之中的苍生也因此能够重获福祉。就好像湿润了烈火燃烧的房屋中的干燥火焰,共同引领着迷失方向的人们走出迷途;又如照亮了浑浊金水中昏暗的波浪,一同帮助众人抵达那幸福的彼岸。由此可知,作恶会因为自身的业障而坠落深渊,行善则能凭借良好的因缘得以飞升。至于升降的关键之处,完全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所作所为。譬如那生长在高耸山岭之上的桂树,只有当云雾露水降临之时,才能滋润它的花朵使其晶莹欲滴;再如那出自碧绿清波之中的莲花,即使飞扬的尘土漫天飞舞,也无法沾染它那洁净的叶片。并非是莲花天生具有自我清洁的特性,亦非桂树本质原本就坚贞不屈,实在是由于它们所依附的环境高远,所以微小之物难以对其造成牵累;所依靠的条件纯净,故而污浊之类也无法玷污它们。连那没有意识的花卉草木尚且需要借助善良的因素来成就自身的美好,更何况我们身为拥有智慧和认知的人类呢,如果不依靠福泽和善行怎么可能有所成就呢?衷心期望这些真经能够广泛传播开来,与日月光辉一样永远长存、永不磨灭;美好的福气广泛散布,跟天地乾坤一般恒久广大、永世绵延啊!

写罢此文之后,唐太宗李世民随即下令召见那位德高望重的圣僧。此时此刻,这位长老早已恭敬地守候在朝廷大门之外,等待着圣上的传唤并准备向其道谢。一听到宣召之声,他便急忙快步走入宫殿之中,来到御前时,赶忙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俯身伏地的大礼。

唐太宗传话让他登上大殿,并亲自将刚刚撰写完成的文字递给了长老。长老接过这篇文字后,逐字逐句仔细阅览起来。待通读完毕,他再次走下台阶,向唐太宗叩首谢恩,然后启奏说道:“主公您的这篇文辞高雅古朴,其中蕴含的义理和情趣深邃微妙。只是贫僧不知道此篇文章究竟该取个什么样的名目呢?”

唐太宗微笑着回答道:“朕昨夜即兴口述而成,意在表达对御弟您的感激之情,因此取名为‘圣教序’。不知这个名字是否妥当?”长老听闻此言,连忙磕头如捣蒜一般,口中不停地称谢不止。

唐太宗接着谦逊地说道:“朕自愧才能比不上美玉和圭璋,言辞也比不得钟磬金石般优美动听。对于佛教经典之内的奥义,更是未曾有所耳闻。此次随口口述出这样一篇叙述性的文章,实在是粗俗笨拙得很啊!简直就是玷污了这珍贵的金简,如同把毫无价值的瓦砾放置在了珠光宝气的树林之中。每每想到此处,我都不禁躬身自省,深感惭愧和难为情。如此粗陋之作,实在不值得您这般称赞,还烦请您不要太过客气了。”

就在这时,众多官员们纷纷齐声祝贺,对这篇神圣的教义御文表示顶礼膜拜,很快这篇文章就传遍了宫廷内外。唐太宗兴致勃勃地问道:“御弟啊,您可否在这里当场演绎诵读一下真经呢?”长老微微摇头,答道:“主公,若是要演绎真经,必须寻觅一处清净庄严的佛门圣地才行。这座金碧辉煌的宝殿并非适宜诵经之所啊。”唐太宗听后,十分高兴地点点头,表示赞同。紧接着,他转头询问身旁负责驾车的官员:“在咱们长安城中的诸多寺院里,哪一座寺院最为洁净清幽呢?”

且说这一日,朝堂之上气氛肃穆庄重,文武百官分列两旁。忽然之间,班列之中闪出一位身着华丽朝服的大学士萧某,他恭敬地躬身施礼后,高声禀报道:“启奏陛下,城中有一座雁塔寺,那寺庙环境清幽,干净整洁,实乃一处难得的清净之地。”

唐太宗听后龙颜大悦,当即下令众多官员:“快将那真经各自虔诚地捧出几卷来,与朕一同前往雁塔寺,请御弟在此讲解经文要义。”诸位官员领旨之后,纷纷小心翼翼地捧着珍贵的真经,紧紧跟随在太宗身后,浩浩荡荡地向着雁塔寺进发。

不多时,众人便来到了雁塔寺内。只见寺中的僧人们早已忙碌起来,他们迅速搭建起一座高耸的高台,并精心铺设好了一切所需之物,布置得整齐有序。

此时,那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再次发号施令:“八戒、沙僧啊,你们二人速速去牵拉好白龙马,整理好行装包裹;而悟空,则留在我的身旁听命行事。”紧接着,长老又转向唐太宗,稽首说道:“主公若想让这部真经流传于天下苍生之间,就必须先誊抄一份副本才行,如此一来,方能广泛传播散布。至于那原本真经,理应妥善珍藏起来,切不可轻易亵渎了它呀。”

唐太宗闻言连连点头,笑着回应道:“御弟所言极是,甚是妥当!”随即召唤翰林院以及中书科的各位官员前来,着手开始认真誊写这份真经。不仅如此,为了纪念此次盛事,唐太宗还特意下令在城东建造了一座新的寺院,并取名为“誊黄寺”。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长老双手稳稳地捧着几卷真经登上高台。正当他刚要开口讽诵经文之时,突然间,一阵奇异的香风扑面而来,萦绕在众人周围久久不散。众人惊愕之际,仰头望去,但见半空中祥光闪耀处,赫然显现出八位身材魁梧、威猛无比的金刚护法。他们齐声高呼道:“诵经之人,快快放下手中的经卷,随我们一起返回西天去吧!”其声如洪钟大吕,震耳欲聋。

就在这地底下,行者孙悟空、八戒和沙僧三人和他们胯下的白龙马,突然间一同平地而起,如火箭般直冲云霄。就连那一向稳重的长老玄奘法师,此刻也毫不犹豫地将手中珍贵无比的经卷轻轻抛下,然后身形一闪,同样从高台之上飞身而起,直入九霄云外,紧紧跟随着徒弟们腾空而去。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可把唐太宗李世民以及众多官员吓得不轻,一个个惊慌失措地望着天空,纷纷双膝跪地,虔诚地下拜行礼。而此时此刻,一首赞颂的诗歌恰如其分地响起:

“圣僧不辞辛劳努力求取真经编撰成册,一路西行遍历诸多国度整整耗费了十四年光阴。漫长艰辛的旅程途中遭遇无数艰难困苦,翻山越岭跨越江河湖海受尽重重磨难挫折。功德圆满历经八九七十二难后又增加九重考验,行程万里何止三千大千世界。伟大觉悟的精妙经文得以回归东方国土,从今往后永远在这片土地上传颂流传。”

唐太宗与众多官员恭敬地拜谢完毕之后,当即挑选出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就在那宏伟壮观的雁塔寺里,精心筹备举办盛大的水陆法会。众人齐聚一堂,专心致志地诵读那部蕴含无尽智慧的《大藏真经》,期望借此超度那些深陷幽冥地府的冤魂孽鬼,并广泛施行善举福泽,让世间充满祥和喜庆之气。同时,还将已经誊抄记录好的经文副本传遍天下各地,使其广为传播,造福万民。这里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那八位威风凛凛的金刚护法,驾驭着阵阵芬芳扑鼻的清风,引领着长老玄奘及其四位徒儿,连同那匹神骏非凡的白龙马,一行总共五人,再次踏上返回灵山的路途。就这样来来往往,时间恰好控制在了短短八日之内。此时的灵山上,诸位神只皆聚集在佛祖跟前聆听佛法教诲。八位金刚护法领着唐僧师徒走进殿内,对着端坐在莲座之上的如来佛祖恭恭敬敬地禀报说道:“弟子此前谨遵您老人家的金色旨意,亲自驾车护送圣僧等人抵达唐国,并已顺利将真经交付给他们,如今特地前来向您交差复命。”说完,便示意唐僧师徒上前接受封赏授职。

如来佛祖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目光慈祥地看着下方众人,缓声道:“圣僧啊,你的前世原本乃是我的二徒弟,法号金蝉子。只可惜那时的你,未能专心聆听佛法妙义,对我所传授的大乘教义心存轻视与怠慢。正因如此,我才不得不将你的真灵贬谪,令你转生到那东方净土之地。然而今日,你欣然皈依佛门,秉持着我赐予的加持之力,又不辞辛劳地踏上这取经之路,成功取回真经。此等功绩着实非凡,故而特加封你为大职正果,赐你名号旃檀功德佛。”

接着,如来佛祖将视线转向一旁的孙悟空,微笑着说道:“悟空啊,想当年你因大闹天宫,搅得三界不得安宁。幸得我施展无上神通,以极深的法力将你镇压于五行山下。历经漫长岁月,直到如今这天灾已满,你方才得以重获自由,并归入我佛教门下。可喜可贺的是,在这西行途中,你虽生性顽劣,但也能够改过自新,隐匿自身恶行而弘扬善举。一路上降妖除魔,屡建奇功,始终保持初心不改,有始有终。鉴于此,特加封你为大职正果,封你为斗战胜佛。”

随后,如来佛祖又看向猪八戒,微微摇头叹息道:“悟能啊,你本是那天庭中的天河水神,官居天蓬元帅之位。怎奈你在那蟠桃盛会上贪杯酗酒,竟调戏起了仙子嫦娥,犯下如此重罪。因此被贬下凡间投生为猪胎,身躯变得如同畜生一般。幸而你心中尚念及情爱,在那福陵山云栈洞中为非作歹之时,还能知晓迷途知返,欣喜地投身于我佛教之中,成为我沙门弟子。此后一路护佑圣僧前行,倒也算尽职尽责。只是你这贪玩之心依旧未改,色欲之情亦未曾泯灭。听闻此言,八戒顿时瞪大了眼睛,嘴里嘟囔着嚷嚷起来:“他们一个个都能成佛,凭啥就给俺老猪封个净坛使者啊?这也太不公平啦!”如来佛祖微微一笑,缓缓解释道:“八戒啊,你这胃口向来极大,身子又慵懒无比。而如今这天下共有四大部洲,敬仰我们佛教之人众多,各类佛事频繁举办。让你来担任净坛使者一职,负责清理供奉之物,岂不是正适合你这贪吃的性子?况且此职位也是个颇有好处、能够享受诸多供品的品级,有何不好呢?”

八戒听后,虽然心中仍有些不满,但也不好再继续争辩,只得悻悻地应承下来。

接着,如来佛祖将目光转向了一旁的沙悟净,语重心长地说道:“悟净啊,想当年你本是天庭的卷帘大将,却因为在蟠桃会上不慎打碎了玻璃盏,被贬下凡间。此后你流落至流沙河,不仅伤害生灵,还以人为食,犯下无数罪孽。幸而后来你诚心皈依我教,恭敬虔诚地修行佛法,一路上尽心尽力地保护圣僧西行,登山时更是不辞辛劳地牵马驮物,功劳着实不小。今日特加封你为大职正果,封为金身罗汉。”

沙悟净闻听此言,赶忙跪地叩头谢恩,表示定会倍加珍惜这份殊荣,不辜负佛祖的厚爱和期望。

最后,如来佛祖看向那匹白马,开口说道:“小白龙啊,你原本是西洋大海广晋龙王之子。只因违背父亲旨意,犯下不孝之罪。所幸你最终迷途知返,归顺我佛门,每日驮着圣僧往返西天取经之路,又驮运真经回归东土大唐,亦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今特此加封你为职正果,成为八部天龙。望你今后继续秉持善念,造福苍生。”

长老四众心怀感激之情,纷纷跪地叩头向如来佛祖谢恩。就连那匹白龙马也屈膝跪下,以它独特的方式表达着感恩之意。礼毕之后,如来佛祖仍然下令让揭谛引领着白龙马前往灵山后的悬崖之下,来到化龙池畔。只见揭谛轻轻一推,白龙马便跌入了池水之中。

刹那之间,平静的水面泛起阵阵涟漪,那白龙马在水中一个舒展身躯,紧接着神奇的变化发生了。它原本覆盖全身的皮毛逐渐褪去,头顶长出尖锐的龙角,浑身上下更是布满了闪耀夺目的金色鳞片,两腮和下颌处则冒出了银色的胡须。此时此刻,它周身散发出祥瑞之气,四只爪子下方祥云缭绕,仿佛脚踏彩云一般,从化龙池中飞身而出,盘旋飞舞于山门内高耸入云的擎天华表柱之上。这一幕令在场的诸位佛陀都不禁齐声赞叹如来佛祖所施展的无上大法。

而孙行者见状,则转身面向唐僧,笑嘻嘻地说道:“师父啊,如今徒儿我已经修成正果,成为斗战胜佛啦,跟您一样都是佛门中的尊者呢!怎么说我也不该再戴着这金箍儿吧?您难道还要念那紧箍咒来束缚我不成?不如趁现在赶紧念个松箍儿咒,帮我把这劳什子取下来,然后狠狠地打碎它,省得那观音菩萨日后再拿这玩意儿去捉弄其他可怜人。”

唐僧闻听此言,微微一笑,缓缓说道:“悟空啊,当初给你戴上这金箍儿,实在是因为你生性顽皮难以管束,所以才用此方法来制约你呀。现如今你已然成佛,这金箍儿自然也就失去作用自行消失啦。哪里还有继续留在你头上的道理呢!不信的话,你自己伸手摸一摸看看。”

行者举手去摸一摸,果然无之。就在这个时候,旃檀佛、斗战佛、净坛使者以及金身罗汉,都已经修成正果,回归到他们原本应有的果位之上。就连那匹曾经陪伴唐僧西天取经的天龙马,也自行归入真道之中。这一切皆有诗歌作为见证,其诗云:

“一体真如转落尘”,意味着他们原本纯净的真性如同坠落凡尘一般,历经种种磨难与考验;“合和四相复修身”则表示通过融合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并不断修炼自身,方才能够成就大道;“五行论色空还寂”讲述的是在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中,领悟色相为空,最终回归寂静之道;而“百怪虚名总莫论”则告诫人们不要被那些奇异古怪的虚名所迷惑,应当专注于修行本身。

当旃檀佛修成正果皈依大觉之后,他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品职使命,从而脱离了沉沦之苦。这部真经传遍天下,恩惠之光广阔无边,使得众生受益无穷。而这五位圣者高高居于不二法门之中,成为众人敬仰的对象。

在五圣获得果位之际,众多佛祖、菩萨、圣僧、罗汉、揭谛、比丘、优婆夷塞等佛门中人,还有来自各座名山各个洞府的神仙、大神、丁甲、功曹、伽蓝、土地等各路神只,以及所有得道成仙的师仙们,起初全都聚集在一起聆听佛法教诲。待到此番盛会结束后,他们便各自返回属于自己的方位去了。

且看那高耸入云、直插天际的灵鹫峰之巅,汇聚着五彩斑斓的霞光,仿佛给整个山峰披上了一层绚丽多彩的华裳。而在这宛如人间仙境般的极乐世界里,祥云袅袅升腾,如梦似幻,让人陶醉其中无法自拔。

只见一条威风凛凛的金龙稳稳地卧于山巅之上,它那矫健的身姿散发着无尽的威严与霸气;一旁的玉虎则神态安详,悠然自得地静卧着,透露出一种宁静祥和之气。还有那乌黑的兔子和洁白的玉兔,它们自由自在地穿梭往来,时而嬉戏打闹,时而驻足停歇,好不欢快!更有那巨大的乌龟和蜿蜒盘旋的长蛇,任凭你来我往,互不相扰。

再瞧那丹凤和青鸾,它们成双成对,情意绵绵,翅膀轻轻挥动间,带来阵阵清风,令人感到神清气爽;而活泼可爱的玄猿和温顺乖巧的白鹿,则悠然自得地漫步其间,它们或相互追逐玩耍,或静静地品尝着山间的美味野果,那惬意的模样真是让人羡慕不已。

这里一年四季都盛开着各种奇异美丽的花朵,八种不同季节的鲜花争奇斗艳,竞相绽放,散发出迷人的芬芳。同时,还生长着四季不断的仙果,那些果实圆润饱满,色泽诱人,有的红彤彤如宝石一般,有的金灿灿似黄金铸成,让人垂涎欲滴。

古老的乔松挺拔屹立,犹如顶天立地的巨人;古朴的桧树苍劲有力,彰显出岁月的沧桑;翠绿的柏树郁郁葱葱,修长的竹子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好似大自然演奏的美妙乐章。那五颜六色的梅花,时而盛开如雪海,时而凋谢成春泥,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而传说中的万年桃树更是神奇无比,树上的桃子时而成熟得娇艳欲滴,时而又重新焕发生机,鲜嫩如初,让人不禁感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如此众多的花果树木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每一天,这片天地都被祥瑞的雾气所笼罩,那云雾缭绕之间,隐隐透出神秘的光芒,仿佛隐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和宝藏等待人们去探寻。置身于此等美景之中,真可谓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大众合掌皈依。

都念:“南无燃灯上古佛。南无药师琉璃光王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过去未来现在佛。南无清净喜佛。南无毗卢尸佛。南无宝幢王佛。南无弥勒尊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无量寿佛。南无接引归真佛。南无金刚不坏佛。南无宝光佛。南无龙尊王佛。南无精进喜佛。南无宝月光佛。南无现无愚佛。南无婆留那佛。南无那罗延佛。南无功德华佛。南无才功德佛。南无善游步佛。南无旃檀光佛。南无摩尼幢佛。南无慧炬照佛。南无海德光明佛。南无大慈光佛。南无慈力王佛。南无贤善首佛。南无广庄严佛。南无金华光佛。南无才光明佛。南无智慧胜佛。南无世静光佛。南无日月光佛。南无日月珠光佛。南无慧幢胜王佛。南无妙音声佛。南无常光幢佛。南无观世灯佛。南无法胜王佛。南无须弥光佛。南无大慧力王佛。南无金海光佛。南无大通光佛。南无才光佛。南无旃檀功德佛。南无斗战胜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文殊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南无西天极乐诸菩萨。南无三千揭谛大菩萨。南无五百阿罗大菩萨。南无比丘夷塞尼菩萨。南无无边无量法菩萨。南无金刚大士圣菩萨。南无净坛使者菩萨。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南无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就这样,所有世界中的诸位佛陀啊!都愿意将这无量无边的功德汇聚起来,用以装点那无比庄严的佛之净土。他们希望凭借这份深厚的功德,向上报答天地君亲师四重恩德;向下救济地狱、饿鬼、畜生三道众生所遭受的痛苦。倘若有人能够亲眼目睹或者听闻此事,衷心地发出追求觉悟解脱的菩提之心。那么,这些人便会同生到那极乐国土之中,倾尽此生来修行佛法,以报答佛陀的慈悲与恩赐。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过去、现在或是未来,十方三界里的一切佛陀以及各位尊贵的大菩萨们,还有那蕴含着无上智慧的摩诃般若波罗蜜法门,都闪耀着无尽的光芒,引领着众生走向解脱之道。

而随着这段经文的念诵完毕,这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西游记》也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然而,故事虽然结束,但其中所传达的精神和道理却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辰一般,永远照耀在人们的心间,启迪着世世代代的读者去探索人生真谛,追寻内心真正的自由和解脱。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