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673章 促进武侠文化的发展

第673章 促进武侠文化的发展(1/2)

目录

第673章促进武侠文化的发展

金镛古龙之后,华人社会的武侠小说就真的没落了,虽然原先历史上还有梁羽生、温瑞安、黄易等等,这些人名气也不低,但比起前面两位,还是有一些差距的;

而这批人之后,武侠小说的创作更是几乎断层了,可能也是因为香港社会经济崛起之后,娱乐行业起飞,有能力写小说的人,都跑去当编剧了,毕竟当编剧只需要讲故事,不需要那么费力的将每个字都写出来,赚的钱也不会少。

这一点是真的很可惜,武侠文化没有持续传承下去,这甚至也导致了未来内地的武侠电视剧,除了《水月洞天》、《天下第一》等少数原创,其他的就是重复性的翻拍金镛那几本小说,几年一次,看的人都吐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杨文东也希望能够以资本的力量,来推动武侠小说行业的发展,这样一来,不管是给自己还是给其他无数亿华人,都能提供更多的精神娱乐;

同样,从资本层面,如果精彩的小说更多、或者出一个类似金镛古龙这样的年轻武侠小说作者,那对于香港娱乐产业乃至未来内地娱乐产业,都是受益巨大的,光是tvb就能再改编多款小说,对外更多的输出香港文化以及中华文化了。

可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至于了多少钱,只要后续能够有成果,那也绝对不会亏,甚至自己的报纸也是需要小说的。

金镛与古龙各自思考了片刻,古龙同意道:“杨生,这个想法看起来很不错,如果能够在未来引导更多的人成为武侠小说作者,也算是一个成就了;

只是这件事该怎么操作呢”

杨文东道:“具体怎么操作,得由你们来决定,我也不是专业的,不过从经济层面,我的想法是以报社刊登小说的名义,吸纳一些人投稿小说,然后经过你们或者专业团队的审核,通过了便可以上报纸。”

金镛则道:“可实际上香港的报社,都有这样的举动,有什么区别”

在金镛靠着小说,将明报建起来后,香港的其他报社自然有样学样,都在拼命吸引各种有天赋的人写武侠小说;

虽然在成绩上远比不过金镛的产品,但这种竞争不是工业品,买了这个就不可能买那个了,而是可以重复的,读者看了金镛的小说,也不影响看其他人的,只要质量都好就行了。

杨文东摇摇头道:“还是不一样的,首先各个报社的审核人员就没几个是专业的,而你们组成的团队我想肯定专业很多;

第二就是我们有培训机制,如果你们发现了写的还行但没到上报纸的资格,那也可以安排专业人沟通指导,或者直接吸纳进来,专门培养,培养成功了再回收这个成本;

第三,我这边会尝试联合多家报社,组合在一起,就能提供足够的上报机会。

如此一来,在效率上必然比很多报社单独行动要强的多。”

组合香港的报社资源、有潜力的人,聚集在一起,那肯定比这些组织与个人各自联系,要强的多;

如同音乐行业,有专门的培训学校,再有专门的娱乐公司前来挑人,那肯定比让有天赋的人去随机寻找公司要强的多;

金镛听完后,也点点头道:“也是,杨生的这个协会,只要成功了,效率方面必然比以前强十倍不止啊,厉害,有这种想法,看来杨生也是真的喜欢武侠了。”

“哈哈,其实我也喜欢科幻与神话,不过这种太少了。”杨文东笑了笑道:“武侠的话,我喜欢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也是有经济收益,能够拍成电视电影,只有足够的经济回报,才能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作为前世的网文读者,他自然更喜欢玄幻仙侠,至少这种世界是可能活的更久,甚至还有永久长生的,如《盘龙》《吞噬》等。

不过这些小说进行影视化后,就没几个不是扑街的,虽然这也可能与当时的影视公司太菜有点关系,但世界观过于宏大的,难以拍摄;

而武侠则简单多了,虽然有武功,但其实主打的还是家国情仇、儿女情长等等,容易拍摄也容易代入。

金镛也笑道:“是啊,经济收益高,才会有更多的人参与。”

这是最显眼的道理,在这个社会,任何行业想要发展,都必须能够赚钱,指望热爱那是不可能有成果的。

杨文东又道:“文化层面交给你们,经济层面交给我,一方面我会促进小说上报纸,不过香港的报纸版面有限,所以我还会专门成立一些武侠书刊,将一些小说直接印刷成本子出售,增加收益;

另外,如果有好的小说,我也会让tvb尝试拍摄电视剧,或者安排人指导他们如何更改,给这些作者的回报也是不低的;

额外,我也会出一笔钱,当做一定的生活最低保障,给那些有点天赋但还没成绩的作者,让他们在一定时间内不用担心自己的基本生活,甚至住宿与吃饭,我也可以承担。”

这些对于杨文东来说,都是小钱,完全不太在意的;

别说成功之后经济回报更高,就算没有,只要自己了这些钱,能够有一些好的作品出来,能够娱乐自己,那就很划算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