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潞今》(单章)(2/2)
“你若想在官场立足,还需学会变通才是。”
徐白山没有回头,只是轻轻摇了摇手中的扇子,留下一句:
“变通?哼!变通则通,但变通若失了民心,便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终将枯竭。”
时光荏苒,转眼间半年已过。
这日,宋国英正端坐在案前,准备处理公务,却突然瞪大了眼睛,浑身颤抖,仿佛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
他手舞足蹈,口中喃喃自语:
“我罪当死!我罪当死!”
衙役们见状,慌忙上前将他扶住,将他送回了后堂。
不过片刻功夫,宋国英气绝身亡,留下了一地的惊愕与不解。
消息传出,潞城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他们知道,这是那些被宋国英害死的冤魂,终于得到了报应。
徐白山听闻此事,也只是淡淡一笑,心中暗自感叹:
“天道好还,报应不爽。”
这场看似简单的报应背后,却隐藏着更为深刻的道理。
蒲松龄,一位以记录奇闻异事为生的作者,听闻此事后,感慨万千,他提笔写道:
“潞城之地,自古便是英魂汇聚之所,其民魂魄刚毅,故而为鬼亦雄。”
“今有宋国英之辈,手握权柄,欺压百姓,却不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其在位时,必有宵小之辈,趋炎附势,为其摇尾乞怜。”
“当其盛时,则竭泽而渔,搜刮民脂民膏;当其败时,则又驱之不尽,为之乞求保全。”
“为官者无论贪廉,每到一地,必有此两事相伴。”
“只要那赫赫有名的贪官一日未去,百姓便一日不敢不从。”
“如此积习相沿,终成规矩,岂不令潞城之鬼取笑于天下乎!”
这篇文字,很快便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了一段警示后人的佳话。
人们从中看到了贪官的丑恶嘴脸,也看到了百姓的无奈与抗争。
宋国英,也成了贪暴不仁的代名词,被后人唾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