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 第七百三十七章 淮西党很苦恼,朱标很满意(求订阅!!)

第七百三十七章 淮西党很苦恼,朱标很满意(求订阅!!)(1/2)

目录

然而,也有一些百姓对此事持观望态度。一名老者坐在村口的大树下,摇着蒲扇,慢悠悠地说道:“查是查了,可谁知道以后会不会又冒出新的蛀虫?官场上的事,咱们老百姓哪能说得清?”

他的话引起了几名村民的共鸣。一名中年妇女叹了口气,说道:“是啊,这些官员被查了,可他们的位置总得有人顶上。若是新来的官员还是这般德行,咱们百姓的日子还不是一样难过?”

尽管百姓们的议论各有不同,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对此次核查结果感到震惊与愤慨。那些不合格的官员,不仅辜负了朝廷的信任,也辜负了百姓的期望。他们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朝廷的威信,也加深了百姓对官场的不满。

随着消息的传播,民间的不满情绪逐渐酦酵,甚至有一些地方的百姓开始自发组织起来,向官府递交请愿书,要求严惩那些不合格的官员,并加强对官员的监督。百姓们的呼声,如同一股暗流,在民间悄然涌动,等待着朝廷的回应。

朱标和欧阳伦在宫中得知民间的反应后,心中既感到欣慰,也感到压力。百姓的呼声,正是他们整顿吏治的动力,但也意味着,他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以平息民愤,恢复百姓对朝廷的信任。

夜色渐深,京城的灯火依旧明亮。街头巷尾,百姓们的议论声渐渐平息,但他们的心中,却依旧充满了期待与不安。这场整顿,究竟能否彻底改变官场的积弊?百姓们拭目以待。

随着消息的进一步传播,百姓们逐渐得知,那些被查出的不合格官员大多出自淮西党。这一消息如同火上浇油,本就对淮西党颇有怨言的百姓们,顿时群情激愤,纷纷将矛头指向了淮西党。

村口的大树下,老者依旧摇着蒲扇,但语气中多了几分愤慨:“淮西党?哼,早就听说他们结党营私,如今看来,果然不假!这些人仗着朝中有人,横行霸道,鱼肉乡里,如今终于被查了,真是大快人心!”

一旁的中年妇女也忍不住插话:“可不是嘛!咱们村里前些年修水渠,本该是朝廷拨的银子,结果被淮西党的那些狗官层层克扣,最后修了个半吊子工程,害得咱们年年遭水灾!这些人,简直是丧尽天良!”

几名年轻气盛的村民更是义愤填膺,其中一人挥舞着拳头,高声骂道:“淮西党就是一群蛀虫!他们只顾自己捞银子,哪管咱们百姓的死活?朝廷早就该收拾他们了!要是让我见到那些淮西党的狗官,非揍他们一顿不可!”

另一人冷笑道:“揍他们?那都是轻的!这些人贪赃枉法,害得多少人家破人亡?依我看,就该把他们全都抓起来,游街示众,让天下人都看看他们的丑恶嘴脸!”

街头巷尾,百姓们的骂声此起彼伏。茶馆里,酒肆中,甚至田间地头,淮西党成了人人唾骂的对象。有人编起了顺口溜,讽刺淮西党的贪婪与无能:“淮西党,淮西党,银子捞得响叮当;百姓苦,百姓难,他们只顾自己欢!”这顺口溜很快传遍了乡野,连孩童们都在街头巷尾传唱。

更有甚者,一些百姓自发聚集在官府门前,高举着写有“严惩淮西党”“还我公道”等字样的横幅,高声呼喊,要求朝廷彻底清查淮西党,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他们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加入声讨的行列。

淮西党的名声,一夜之间烂了大街。那些平日里趾高气扬的淮西党成员,此刻却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他们中的一些人试图辩解,声称自己并未参与贪腐,甚至有人公开表示要与淮西党划清界限。然而,百姓们早已不再相信他们的说辞。

一名淮西党成员在街头被百姓认出,顿时引来一片骂声。有人指着他骂道:“你就是淮西党的狗官吧?你们这些人,吃着朝廷的俸禄,却干着坑害百姓的勾当,还有脸出来晃悠?”那人脸色铁青,想要反驳,却被百姓们的骂声淹没,只得灰溜溜地逃离。

淮西党的成员们既气愤又无奈。他们中的一些人私下抱怨:“咱们淮西党这些年为朝廷立下多少功劳?如今不过出了几个害群之马,就被百姓骂得狗血淋头,真是冤枉!”然而,他们也清楚,淮西党这些年确实积弊深重,百姓的怨气早已积压多时,如今不过是借机爆发罢了。

面对百姓的声讨,淮西党内部也开始分化。一些有远见的成员意识到,若再不整顿内部,淮西党的名声将彻底败坏,甚至可能危及自身的仕途。于是,他们开始暗中活动,试图与那些贪腐分子划清界限,甚至主动向朝廷检举揭发,以求自保。

然而,百姓们的怒火并未因此平息。他们要求的不只是几个贪官的下台,而是整个官场的彻底整顿。淮西党的名声,已然成为百姓心中腐败的代名词。这场风波,究竟会如何收场,淮西党又将何去何从,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

朝会的钟声在紫禁城内回荡,百官们身着朝服,依次步入大殿。然而,与往日不同的是,今日的朝会上,淮西党的官员们个个愁眉苦脸,神情凝重,全然没有了往日的意气风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