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荒沙主宰 > 第四百七十三章 蜕变

第四百七十三章 蜕变(1/2)

目录

神京乃九州之会、人族之核,关乎天下的大事、要事每日不知要在这发生多少起。

但哪怕在神京,过年也是最大的事。

提早确认了一个月内不太会有差遣后,洪范安顿好沈鸿等人,于年前独自回往金海,与提前从西京出发的刘婶等人汇合。

春联、团圆、欢宴……

正和三十一年的尾声在烟花爆竹的喧嚣中燃烬。

这一年有颇多变化。

金海城建起了开明行的首个分部,累计拥有超过两千把燧发火枪与二十门新式野战炮;洪家新增了七位贯通,算上洪范自百胜军带回的力量,贯通总数超过一百二十人;洪赦与洪烈二人长期持有明神与赤面狻猊,与先天火行灵气渐渐亲和,先后突破至天人交感。

正和三十二年元宵之后,洪范设计的三种新枪经过几次试做迅速定型生产。

因是首开先河,新品未经反复打磨,而是通过后续使用的反馈逐步改善;即便如此,新枪的性能已有非凡跨越。

钢制膛线后装击针步枪的扳机成功率超过九成,有效射程达到三百米,射速十发每分钟。

左轮手枪轻便可靠,虽然装弹麻烦,但带上两把就能连射十发,火力可谓质变。

至于结实耐操的双发霰弹枪则主要为武者中近距离作战设计,使用滑膛枪管和膨胀铅弹头;考虑到黑火药爆速将枪口初速限制在四百米每秒,钱宏特意采用十五毫米口径六十克重弹丸搭配超量黑火药装药,虽然百米外没啥准头,但枪口动能足足搞到了四千八百焦耳,是m16步枪的三倍……

西京早春的骄阳之下,洪范试射三轮,见三层皮甲在暴击下穿透炸裂,仿佛从这些造物上看到了前世的幻景。

他旋即决定不计代价地补贴第一批产品,务求最快速度跑通产线,将它们及早送入凉州边疆民众的手中。

在众多金行武者的投入下,开明行在二月十五前便赶出过百产量,大部分优先送往金海城试用,受到广泛好评。

三月初三,洪府演武场。

偌大靶场周围堆了三米高的防流弹坡,朱衣骑重甲配枪林立场下。

“你回来前族里就一直在演练新枪用法。二月底洪博带队往大沼走了一遭,实战里多次在二百米外重伤蛇人,百米距离有机会一击致命,再加上换弹迅速,新枪效能应有旧枪的十倍。”

观礼台上,洪武凑身对洪范说道,难掩感慨。

“从前野战我们五比一能相持,有燧发枪以后二比一有优势,如今小规模遭遇战一比三可稳胜。”

哨声响起,贯通巅峰的徐庭作为代表演武。

双手握持霰弹枪,他步行连续腰射,试后坐力如无物。

十米外两个厚三十公分的硬木靶在独头弹下脆弱如纸,左右炸开。

甩枪横腰,徐庭一把抽紧枪带,随后自腰侧拔出两把左轮,在快速行进中左右开弓,二秒十射中十个铁板靶,清脆铮鸣疾若一线。

余音未散,重斧已自背后抽出。

徐庭借冲锋之势回旋劈斩,横断最后三个木人靶。

演武场内响起热烈的欢呼声。

“西京送来的标配霰弹洪博在蛇人身上试过了,除非贴身开火否则杀伤效果一般,但重型独头弹的威力着实有些狠。”

洪武鼓着掌,在嘈杂中略略放大音量。

“三祭、四祭蛇人的力量与生命力惊人,从前只能用浑然武者对付,但有了重型霰弹枪,我估计三个默契配合的贯通境足以稳稳拿下。”

洪范闻言颔首。

大华上层社会对火器向来不屑,主要原因就是枪械对中高阶武者的威胁太有限。

浑然武者的反射速度普遍低于四十毫秒,能在近百公里时速奔跑中保持高灵活性,这毫无疑问超出了凡人瞄准能力的上限。

但蛇人最突出的鳞甲和生命力恰好都与枪械最过剩的威力对冲——须知五千焦的枪口动能换个钢弹头都足以单发猎象了。

“族里现下不缺钱,我与阿胜讨论过,打算以后给家兵全面配置新式长枪,贯通以上则标配一把双管霰弹枪与两把左轮;另外族学也新增射击科目,从十五岁开始教起……”

洪武细细报陈,注意到洪范极少见地展露出疲态。

徐庭已经退场。

更多武者又用金海本地改良的特种枪械演示了多种射击技术。

火行、雷行武者所用的特制左轮直接以真气击发,不需要扳机、击针和火帽等结构,贯通熟手可以做到两秒填满五发弹巢,若非黑火药发射次数太多容易炸膛,短时间内能维持半自动步枪的射速。

水行武者可以快速冷却、清理枪管,一般追求长时间持续火力投射,拉扯风筝。

金行武者人枪一体,能掌握每一道膛线的具体情况并即时修补调整,所以往往使用长管步枪,在三百米外精确射杀……

当晚,洪范在雄光院家宴金海城守备胡昂与沙口卫所将军楚猛,亥时见了高俊侠、崔玉堂、迟心赤、郑芙蕖等等好友,子时启程赶回西京。

次日清早,当他在开明行的会议室坐下,新型枪械的商业预案已陈列在桌前。

【一、后装击发步枪

制造成本

材料:锻铁枪管、核桃楸木枪托、击发机构

人工:熟练枪匠50工时

总成本:5两(白银)

零售价:10两

二、左轮手枪

制造成本

材料:转轮弹巢、合金枪管

人工:熟练枪匠25工时

总成本:3两5钱(白银)

零售价:7两

三、双管霰弹枪

制造成本

材料:锻铁枪管、白桦木枪托、击发机构

人工:熟练枪匠40工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