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装电视(2/2)
\"这电视机可真是个好东西,\"王婶笑着说,\"光是闻着味的,都忍不住要买点吃的。\"
王婶是镇上的知名人物,退休前在纺织厂当会计,现在在家带孙子。她几乎每天早上都会来买两个肉包子、两个素包子,再买个茶叶蛋。自从店里有了电视,她常常带着孙子过来,一边让孙子看动画片,一边和张大妮聊天。
\"大妮啊,这招真绝,\"王婶竖起大拇指,\"你看那些老头老太太,平时舍不得花钱,现在为了看电视,一个个都在这儿买包子吃。\"
张大妮憨厚地笑了:\"这都是荞麦的主意,我和她爹哪有这么聪明。\"
荞麦周末还会来店里帮忙。她观察市场敏锐,建议公婆增加了几种新品种的包子,比如鲜虾包、糖三角和豆沙包,专门给爱吃甜食的孩子和老人。这些新品种很快就受到欢迎,成了店里的招牌。
清晨五点,小店门口就排起了长队。工人们买好早点,有的站在电视机下吃完再走,顺便看看早间新闻。
到了中午,又迎来一波高峰。厂里的工人轮班吃饭,买些卤肉、包子回去。有人干脆在店门口的长凳上坐着,边吃边看电视。
\"大妮家的生意越来越好了,\"一个老工人说,\"这卤肉比食堂的香多了。\"
\"可不是,\"旁边人接话,\"现在下班就往这儿跑,看看电视,买点吃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李师傅是纺织厂的老工人,退休前是车间主任。他每天下午都会来店里买些卤肉回家。自从有了电视,他常常早来一会儿,在店里坐着看一集《霍元甲》再回家。
\"郑大年,你这日子越过越红火了,\"李师傅感叹道,\"想当年我们刚来这镇上的时候,这条街还是土路,连个像样的饭馆都没有。现在你看,电视机都有了。\"
郑大年谦虚地笑了笑:\"这都是托国家政策的福,让我们能做点小买卖。再说了,还得靠张大妮的手艺好,包子做得香。\"
傍晚是最热闹的时候。工人下班,学生放学,门口挤得水泄不通。有的买包子当晚饭,有的买茶叶蛋当零嘴,都要在电视机下站一会儿。
\"大妮,再来两个包子!\"\"给我拿半斤卤肉!\"\"茶叶蛋还有吗?\"
张大妮和两个帮工忙得团团转,郑大年负责收钱找零。就算忙,他们也不忘跟每个客人说说笑笑。
生意越来越好,郑大年和张大妮商量着扩大店面。他们盯上了隔壁一家关门的小杂货铺,准备租下来,把店面扩大一倍。
\"扩大了店面,咱们就能摆更多桌子,让客人坐着吃,\"郑大年憧憬着,\"再买个大点的电视机,装在墙上,大家看得更清楚。\"
\"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张大妮笑着说,\"你看这么多人,都成了咱家的常客。\"
每天供应的包子从二十四笼增加到三十笼,卤肉从二十斤加到三十斤,还是常常供不应求。到下午三点关门,总有人意犹未尽地问:\"明天还来啊!\"
电视节目也越来越丰富。除了新闻和电视剧,还有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每当有重要的足球赛事,店里就会挤满了人,大家一边吃着包子一边为国家队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