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六十五)(2/2)
张仲景仙师接着说:“心下鞕呢,就是心口窝那儿硬邦邦的,像塞了个大石头。这可不是个好兆头,说明你的脾胃之气被堵住了,就像家里的下水道堵了一样,上下不通气,能不难受嘛!”
小徒弟点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那颈项强而眩者呢?”
师父笑了笑:“颈项强啊,就是脖子僵硬,转个头都跟机器人似的,咯吱咯吱响。眩呢,就是头晕,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旋转,站都站不稳。这其实是少阳经的风火之邪往上冲,冲到了头部,把你的脑袋当成了旋转木马。”
小徒弟一听,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师父,您这比喻太逗了!”
张仲景仙师也笑了:“幽默归幽默,但道理得讲明白。太阳少阳并病,心下鞕,颈项强而眩者,这时候啊,咱们得用针灸大法!”
“针灸大法?”小徒弟瞪大了眼睛。
“没错!咱们要刺大椎、肺俞、肝俞这三个穴位。大椎啊,就像是高速公路的收费站,刺它一下,就能把堵在太阳经的风寒之邪给疏散掉。肺俞呢,是肺脏在背部的反射区,刺它一下,能让肺气宣发,把体内的邪气往外排。肝俞呢,是肝脏在背部的家,刺它一下,能疏肝理气,让少阳经的风火之邪不再往上冲。”
小徒弟听得津津有味,连连点头:“师父,您这针灸大法真是太神奇了!”
师父摆摆手:“神奇归神奇,但也得慎用。对于太阳少阳并病,心下鞕,颈项强而眩者,咱们慎不可下也!下之则痉!”
“慎不可下也?下之则痉?”小徒弟一脸茫然。
师父叹了口气:“哎,你这小子,就是爱钻牛角尖。所谓的‘下’,就是攻下法,比如用大黄、芒硝这些猛药来泻下。但这时候你要是用了攻下法,那可就糟糕了!就像你明明已经堵在路上了,还非要猛踩油门往前冲,结果只能是车毁人亡啊!下之则痉,就是用了攻下法之后,患者会出现抽搐、痉挛这些症状,那可就真成了‘痉病’了!”
小徒弟一听,吓得吐了吐舌头:“师父,您说得对,我可不敢乱来。”
张仲景仙师拍了拍小徒弟的肩膀:“所以啊,学中医啊,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明白每一个方剂的适应症、禁忌症,不能瞎用药。否则啊,不仅治不好病,还可能把患者给治坏了。”
小徒弟连连点头:“师父,我记住了。”
说到这里啊,咱们不妨再深入聊聊这个太阳少阳并病的事儿。在中医的世界里啊,每一个症状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们就像是一张错综复杂的大网啊,每一个节点都与其他节点紧密相连。所以啊,咱们在看病的时候啊,一定要全面考虑啊,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啊!
就拿这个太阳少阳并病来说吧。你要是只看到患者心下鞕啊,就以为是脾胃的问题啊,给他用点健脾消食的药啊;要是只看到患者颈项强啊,就以为是颈椎的问题啊,给他按摩按摩、针灸针灸啊;要是只看到患者眩啊,就以为是脑袋的问题啊,给他开点止晕的药啊……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啊,这些症状啊,其实都是太阳少阳并病这个“大家庭”里的成员啊。它们之间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啊。所以啊,咱们在治疗的时候啊,一定要“打包处理”啊,把它们都考虑进去啊!
说到这里啊,我突然想起了一个笑话啊。有一天啊,一个中医大夫啊,遇到了一个太阳少阳并病的患者啊。他看了看患者的症状啊,心想:“这下可难办了!太阳经的问题呢,得用麻黄汤;少阳经的问题呢,得用小柴胡汤。可这两个方剂啊,又不能一起用啊!这可如何是好呢?”
他正愁眉不展呢,突然看到旁边有一只小猫啊,正在用爪子挠一个线团啊。他灵机一动啊,心想:“对啊!我可以像这只小猫一样啊,把这两个方剂‘挠’到一起啊!”
于是啊,他就把麻黄汤和小柴胡汤里的药啊,都拿出来啊,放在一起啊,像拌沙拉一样拌了拌啊,然后给患者喝了下去啊!
你猜怎么着?患者喝了之后啊,症状竟然奇迹般地好转了啊!这个中医大夫啊,高兴得跳了起来啊:“哈哈!我终于找到治疗太阳少阳并病的秘方了啊!”
当然啊,这只是一个笑话啊。在现实生活中啊,咱们可不能这样胡乱用药啊!因为啊,中医的方剂啊,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精心配伍的啊。每一个方剂啊,都有其独特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啊。咱们可不能像那个中医大夫一样啊,胡乱“挠”到一起啊!
不过啊,从这个笑话里啊,咱们也能看出一点来啊。那就是啊,中医的世界啊,真的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创造力啊!只要咱们敢于思考、敢于尝试啊,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啊!
所以啊,各位看官啊,要是你们以后遇到了太阳少阳并病这样的棘手问题啊,可千万别着急上火啊!要冷静下来啊,好好想想张仲景仙师的话啊:“当刺大椎、肺俞、肝俞啊,慎不可下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