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诸葛亮和周瑜通过彼此见闻与观点,更深刻地认识世界(2/2)
周瑜仍在戒酒,诸葛亮出于关心,询问道:“周都督箭伤可曾痊愈?”
都是聪慧之人,又都由华佗诊治,华佗为周瑜医治箭伤旧疾,为诸葛亮调理不孕不育,这无形之中让他们有了更多联系。
周瑜也关切地问诸葛亮:“先生家中可有喜讯传来?”
二人一问一答,皆切中彼此关心之事。随后,两人相视一笑。
周瑜说:“快好了!”诸葛亮也说:“快了!快了!”
当诸葛亮诚挚地劝周瑜:“箭伤救治最为关键,切不可轻视,一定要听从医嘱,小心调养,万不可心急。军务政务最是劳神,思虑过度会影响身体康复。”
周瑜也关心回去:“国事公事固然重要,但皆是众人之事。唯有孩子与家眷,才是身边最要紧的。”
周瑜心中也觉得,像诸葛亮这般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读书人,虽有人故意诋毁他为“南阳村夫”,但他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此优秀之人,若膝下无子,实在可惜。
二人谈得有来有往,彼此关怀,可在外人听来,或许会觉得是在互相调侃、针锋相对。
但他们二人毫无芥蒂,不脸红不生气,时而开怀而笑,时而面露微笑,时而抚掌回味。
那些所谓“既生瑜,何生亮”的宿怨,或是周瑜想暗杀诸葛亮,诸葛亮又三气周瑜的传闻,此刻在他们面前都是没影儿的事。
一个是来访的盟友使臣,一个是江东的股肱之臣,二人皆心怀天下,胸有韬略。周瑜擅长军事,诸葛亮便与他探讨军事之事;诸葛亮在内务后勤、人口经济方面颇有见解,周瑜也能与之交流一二。
他们通过彼此的见闻与观点,更深刻地认识这个世界。
细想起来,二人的关系也并非全然陌生。周瑜与鲁肃是好友,鲁肃与诸葛瑾情谊深厚,而诸葛瑾正是诸葛亮的兄长。如此看来,他们相处融洽也是情理之中。
在江东的这段日子,诸葛亮的夫人黄月英过得十分惬意。
黄夫人不仅接受华佗先生的医治调理,与诸葛亮一同服用促进生育的药剂,因为夫君诸葛亮最近公务闲少,夫妻二人独处的时间都多了。
黄夫人还在江东贵夫人的热情邀请下,参加了诸多宴席。
席间,大家总有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镇江老辕与袁夫人。众人想来,若不是黄月英和诸葛亮此次出使江东,他们也不会这么快知晓袁夫人就是镇江老辕的真相。
于是,大家纷纷夸赞黄夫人来得恰到好处,如同带着祥瑞与光彩降临,还都衷心祝福她此行求子必定成功。
与江东诸位贵妇人交往一段时间后,黄月英愈发觉得江东是个好地方。“这里并非想象中的龙潭虎穴,而是人杰地灵,气候宜人,氛围温馨。”黄月英心中不禁暗暗羡慕大伯诸葛瑾的夫人于氏,这样的交际生活圈子热闹非凡,远比荆州有趣得多。
不过,黄月英深知丈夫诸葛亮的志向所在,她也从未奢望能在江东定居发展。她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并追随丈夫,日后回到荆州,该做什么做什么。
但在江东的这段生活经历,无疑会成为黄月英一生中美好的回忆。若此次还能如愿求子成功,那便更是锦上添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