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惊变之谈(2/2)
香玺似有些感叹,声音如丝,“是!但六百二十多年以后已经不是了!”
朱元璋闻言,叹了一口气,一只被光阴打磨过的手紧扶额头。他不断来回踱步,大口深呼吸,试图让自己的大脑冷静下来,去消化这所有光怪陆离的事。
显然,眼前这些稀奇古怪的物件,让朱元璋心里泛起了嘀咕,对香玺的话有了几分相信,但多年养成的谨慎多疑,还是让他心存疑虑。为了最后验证香玺所言是否属实,他突然想起昨日傍晚发生的一件事。
昨日,朱元璋离开仪凤楼后,便前往延禧宫看望张美人与宝庆公主。他看着年幼懵懂的宝庆公主,还有年轻貌美的张美人,心里突然涌起一阵不忍。想到自己之前下令嫔妃殉葬一事,他抱着宝庆公主轻声问道:“父皇他日走后,你母亲也会随我一起走。到时候你怎么办?”天真无邪的宝庆公主眨着大眼睛,一脸懵懂地回答:“那我就跟父皇母亲一块去,我要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回到寝宫,朱元璋回想起宝庆公主的话,觉得年幼的女儿确实还需要生母的照料,于是便写下了特赦张美人不用殉葬的密令。这道密令目前只有他自己知晓,还没交给任何人。
朱元璋心想,既然香玺信誓旦旦地说自己清楚历史走向,那肯定也知道自己这个决定。于是,他意味深长地问道:“你素来与张美人交好,他日我死后,她便会与我离去。你可会为她难过?”
香玺看朱元璋突然话锋一转,提到张美人,心里立刻明白他在试探自己。她镇定自若,从容地回答道:“张美人不会死。她是你唯一不让殉葬的妃子。她会好好活着,照顾宝庆公主,直到公主成年。”
朱元璋一听,精神为之一振,心里的怀疑瞬间落了地。尽管他心里不太愿意承认,但此刻他不得不相信,香玺真的来自未来。
朱元璋心情复杂地看了香玺一眼,随即闭上眼睛,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安,问道:“你既知道未来,可知朕何时离世?”
香玺闻言,心里猛地一怔。由于对明朝的日期不太熟悉,她一直没太在意年月。朱元璋这一问,倒是点醒了她。她在心里仔细盘算,这才反应过来,如今已是洪武三十一年。
刹那间,香玺只感觉仿佛被一道巨雷劈中了天灵盖,内心慌乱不已。她知道,就在这一年,朱元璋就要离开人世。可她一时糊涂,只记得年份,却忘了月份。这让她无比怀念百度百科,要是此刻能上网查一下,知道朱元璋的确切离世日期该多好。
朱元璋见香玺一直不说话,心里的焦躁再也忍不住。他双目微阖,既渴望知道答案,又害怕听到那个残酷的结果,“怎么?你不愿告诉朕?是否因为朕大限将至?”
香玺刚刚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心里清楚,这个时候可不能再冒险了。她不知道朱元璋得知自己今年就要离世后,会做出什么极端的举动。于是,她撒了个善意的谎言:“皇上还将守护你的江山许久!”
“多久?”听到香玺的回答,朱元璋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期待。
香玺本想说十年,但看朱元璋已经疾病缠身,怕编得太久反而引起他的怀疑,便轻声说道:“五年有余!”
朱元璋眼前一亮,一下子坐直了身子,原本没精打采的神情瞬间变得精神起来,“甚好!五年足矣!”
但香玺心里明白,朱元璋也许只能活3个月,也许还能活半年。不管怎样,时间紧迫,她必须尽快劝说朱元璋,在离世前改立朱棣为未来新帝。
她感到心神不宁,言语里满是紧张与急迫:“皇上!您既然已经相信奴婢来自未来。那么奴婢刚才所言,还望您慎重考虑!朱棣狼子野心,他日必谋朝篡位,为避免这场干戈,皇上可否更改旨意,立朱棣为太子?”
朱元璋的手微微颤抖起来,眼眸中染上了一丝晦暗与无奈。他虽是一国之君,可皇储的废立,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必须从全局考虑,这可不是单凭他个人意愿就能决定的。
朱元璋背负双手,在大殿内来回踱步,每一步都踏得沉稳有力,却又似带着无尽的沉重。他忽然停下,转身看向香玺,眉峰一挑,长叹一口气后说道:“你说燕王叛乱!如果他成为死人,如何夺权篡位?”那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果决。
香玺心中一凛,瞬间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他是打算以最决绝的方式,为朱允文扫除登基路上的障碍。可这并非香玺所愿,她在意的只是朱允文的安危,并非皇位的归属。香玺微微欠身,目光诚恳地说道:“皇上又何必杀子?您只需改立储君,就可避免一切纷争!”
“改立储君?”朱元璋的目光瞬间变得锐利如鹰,紧紧盯着香玺,随后冷笑一声,“允文是朕最疼爱信任的孙儿!让他继承皇位是朕的遗愿。你可知朕为了这个决定,为了给他铺路,付出了多少?”他的声音渐渐提高,带着几分追忆与感慨,“朕为他铲除异己,杀掉近30余位功勋之臣,其中包括朕的爱将蓝玉。如今已走到这一步,朕岂能轻易更改?”
香玺仍不死心,她向前一步,急切地说道:“但是皇上,于史载中,朱棣胜出,若您不更改旨意,恐怕……”
“够了!”朱元璋猛地一挥手,打断了香玺的话,继而挑眉大笑,言语间满是霸气,“历史?朕既能开创之,亦坚信必能扭转之!”
香玺见朱元璋已然面露不耐,知道此刻再劝,只会适得其反,惹得这位帝王雷霆震怒,当下决定先按下此事,另寻时机。
朱元璋看着安静下来的香玺,心思却没有停下。他在想,眼前这个来自未来的女子,究竟是福是祸?杀了她,不过是举手之劳,可她的身份太过特殊,朱元璋历经世事,对鬼神之说向来敬畏,生怕贸然行事会给江山社稷带来灾祸。但他又实在不满香玺与朱允文的关系,担心香玺会像武后一般,搅乱朝堂。
就在朱元璋犹豫不决之时,香玺轻声开口:“皇上,可是因我而有所顾虑?您是否担心我扰乱朝纲?然我对您之大明江山并无兴趣。我唯愿您能改立太子,使朱棣执掌好您之江山。如此,我与允文便可如寻常人般相守一生。但若您执意要让允文登基,我亦会竭力守护他。无论历史如何发展,我都不会让他殒命于朱棣刀下。”
香玺的这番话,让朱元璋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些许,他心中的戒备也渐渐消散。看着眼前这个女子,朱元璋心中竟生出一丝感动,为她对朱允文的一片深情。
“你若与我孙儿相爱,我不反对你们!”朱元璋缓缓说道,“但有一事你要答应我!你此生不准与他举办婚礼,不得有任何册封仪式。更永不许入我朱家名册。”
香玺听了,不由一声苦笑,“我答应你!我对这紫禁城没有留恋。身份地位我根本不在意。我进宫只为了陪伴允文。就算做一辈子伺寝宫女我也愿意。”
“如此,你立约发誓!”朱元璋仍是谨慎。
香玺依言跪在地上,望着天空,举起右手,郑重发誓:“我蓝香玺发誓,永不入朱家名册,愿一直以无名身份陪伴朱允文直到老死。”
朱元璋似乎还不放心,继续说道:“还有一事,他日倘若你与我孙儿有子,也别妄想母凭子贵获得身份,你所生的孩子也一律不能在你名下!必须过继在马皇后名下。你可愿意!”
香玺心中一痛,她明白朱元璋的用意,他是要彻底抹去自己在朱家的痕迹。但为了能和朱允文在一起,为了他的安稳,香玺沉默片刻,轻轻点头:“我愿意!”
朱元璋终于满意了,他点了点头,声音也缓和了许多:“你记得写下今天所言,签署画押以后送到乾清宫。”
见朱元璋心情好转,香玺心中一动,壮着胆子说道:“我既然答应皇上所有事情!请问皇上可否也答应我一件事?”
朱元璋闻言,目光瞬间变得犀利,他紧紧盯着香玺,似乎在权衡利弊。良久,他缓缓开口:“你说吧,若是合理,朕便答应你。”
香玺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声音虽竭力平稳,却仍透着几分艰涩:“皇上,求您放过那五千宫女。她们皆是无辜之人,与那‘八千女鬼’之说毫无关联,杀了她们也无法改变什么!”她抬眸,目光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正义。
朱元璋听闻此言,原本挺拔的身形猛地一僵,眼中闪过一丝急切:“难道你知晓‘八千女鬼’所指何人?快如实告知朕!”
香玺暗自叫苦,她怎敢道出“八千女鬼”隐喻的是魏忠贤,那个日后将明朝拖入覆灭深渊的大宦官。她深知,若让朱元璋得知明朝最终会走向灭亡,以他的暴脾气,必定会大发雷霆,后果不堪设想。香玺微微垂首,小心斟酌着每一个字:“皇上,这‘八千女鬼’并非实指某个人,实则是帝王的心魔。刘伯温留下此预言,是想警醒后世帝王,切不可沉迷女色,以免荒废朝政,误国误民。”
朱元璋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若有所思,他背着手,在大殿内不停地来回踱步,每一步都踏得极重,似乎在反复权衡香玺的话。一时间,大殿内只有他沉重的脚步声,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不知过了多久,朱元璋终于停下脚步,沉声说道:“也罢,留着她们也还有用!”
香玺心中一松,差点喜极而泣,暗自庆幸自己总算救下了这五千宫女的性命。可还没等她的喜悦消散,朱元璋那冰冷的声音再次传来:“以后就让她们去明孝陵伺候我吧!”
香玺的眉心瞬间皱成一团,满心苦涩。她原以为救下了这些女子,却没想到等待她们的是更为残酷的命运。比起直接殉葬,守陵人每日在那阴冷、孤寂的明孝陵中侍奉死去的皇帝,不见天日,生不如死。
朱元璋的冷血无情,让香玺心中的愤怒达到了顶点,她在心底狠狠咒骂着朱元璋的祖宗三代,可脸上却不敢露出丝毫不满。
就在这时,朱元璋又冷冷开口:“把你那些现代的东西全部上缴,朕要全部烧毁。在朕的这段历史里,不允许因你的出现而令后人诟病!”
香玺心里清楚,这些现代物品在这个时代已无用武之地,留着反而可能惹来麻烦。她虽心有不舍,但还是乖乖地将东西一一上缴,只是趁人不注意,悄悄把自己心爱的那枚手表戒指藏了起来,那是她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珍贵回忆,是她在这陌生又残酷的时代里唯一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