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三千罪(2/2)
当这幅绣画呈到齐帝面前,满室寂静,风雨欲来。
这是什么?家里有了老鼠,把他库房给偷了!
齐帝只觉得脑子里炸开了手雷,狗屁的权衡理智全废了!
如雪花一样的证据罪词,撒落地上
“苏长淮!把上面的人全给朕抓过来!哪个敢有异议,先斩后奏!”
没人敢在这个时候触陛下的霉头。
崔刺史又是最先被拉出来的。
他擦着汗来不及请礼,就见上方帝王张开了血盆大口
“这件双面绣是你们谁的东西!”
以韩城的地位,即便有好东西也是过了好几个人的手才轮得到他。
崔刺史抬头一看,两眼一黑。
“陛下!这物件臣不知道啊!臣愿意与韩城对峙!”
不用他说,齐帝早就派人去牢里揪韩城了。
壮公公气喘吁吁的跑过来,噗通一跪:“陛下!韩城在牢中撞墙自杀了!”
韩城死前在墙上留下血字:
硕鼠成窝害我名,奸贪当道君不清。
生前诸般不得已,死后管它天地顷。
留下三千罪孽纸,笑看天公无能狂怒如雷霆。
这首诗好比火上浇油,齐帝命苏长淮与大皇子分兵而出,将韩城府中搜出的罪证上牵涉的所有官员一天之内‘请’过来。
齐帝命人把韩府拆了全犁了一遍,这一犁可不得了,踏马的底下还有东西!
是以苏州为中心向江南各州辐射的罪证链!
有的是已经调查完毕确认了得,有的只有大概猜测证据未足的,三千罪孽纸,随着证据链串联,看的人心惊胆战,这莫不是真得有三千吧!
其中有一条,写着扬州周家少爷想要宫里一物件,命人找上托儿,联系了苏州杨家,杨家有人负责每年为宫里进贡各种颜色的丝线,可以联系到皇宫绣坊的掌绣使,掌绣使有向管皇帝库房公公递话的门路,若是这话回了,就说明能成,自有人将库房里的东西偷换出来,送出宫去。
只这一条偷东西的线,就得拉下马多少人?
没有上百也有几十。
除了这些,还有加税。
自化肥产出后,齐帝大力推广,还命令江南水稻换成朝廷研发的优质粮种,司农部实验过,优质良种加上化肥,一亩产量可有五百斤!
在镇江试种后,收成喜人,自此,齐帝年年收到大丰收的折子。
既然丰收喜人,粮食收上来的税重自然得比之前高啊。
可是呢?
江南有人垄断化肥运输,提高化肥价格,让许多百姓根本买不起化肥,即便买了最后种出来的粮食比之前不用的时候也多不出多少。
百姓干什么还非那钱和力气?
但是他们不用化肥产量低了,一亩只能有两百斤,可官府收税还是按五百斤收的。
不知多少人因为此不得不卖地成为给地主干活换口粮的佃农。
明明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在江南却成了世家敛地敛民的工具!
一件件一桩桩,齐帝气的头疼心口疼。
可是鞭长莫及,禁军四散而出,也只是将苏州一地涉事官员传唤至此。
从上到下,下到各个村儿的村长!
齐帝问他们官府收这么高的税,你们难道就不觉得怪吗?
村长大字不识一个,喃喃道:“他们要,俺们有什么办法?不给就抢东西,还打人。”
“以前不是都这样吗?”
这些人得眼界只有一亩三分地,他们有的一辈子没出过村。
告状?那不是他们能告得起的,上诉?上诉是什么东西?给谁上诉?
赋税不对?他们不知道赋税怎么算的,也不知道长安规定的和官府收的不一样,就像人赚不到自己认知意外的钱,他们也收不到自己认知意外的信息。
两眼一睁就是想今天怎么填饱肚子。
齐帝又被回答气了一顿,气的胃胀!
太小的官,齐帝顾不上,就从县令往上
“打!给朕打!打死了就扔出去曝尸!”
“所有罪证整理,朕要让他们用血签认罪书!!!”
甘明台站出来劝谏:
“陛下,刑不上大夫,若是就这样将他们打死,怕要烙下话柄不如先审理之后再做处置,还处死的处死,该流放的流放,该夺官的夺官。”
齐帝戾气难出,看谁都像死人。
“先让他们先交代,绣画到底是谁偷出去的!”
这次廷仗打死了十多官员,也没审出绣画经了谁的手。
搜出的证据一连整理了两天两夜,当数十页名单呈列在齐帝眼前,有商贾、有流氓、有豪绅世族,有皇族勋贵,还有他的朝廷重臣……
齐帝难得沉默了。
他举目四望。
太尉、御史、司农卿……所有能站在齐帝面前的官员,纷纷怯于对视。
因为他们、他们的亲眷也在其中。
若要依法治罪,恐怕要杀的朝堂震颤,天下叫反。
最好的办法,竟然是杀几个鸡警告一下猴然后沉默。
甚至这些证据,都不能公之于众。
尹守知记录的手停滞。
刘湖的笔锋在震颤,他对未来升起迷茫。
甘明台颇有廉颇老矣的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无力。